安徽大学
1597 ¥ 3000
共0课时
安徽大学简介安徽大学1928年创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1956年,学校迁址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学校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13年成为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以来入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磬苑、龙河、史河路、泗州路4个校区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园总面积达2831亩,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租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蜀山校区和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金寨路校区作为过渡校区;正加快建设占地面积约1100亩的紫云校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学科为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现有33个学院(教学部)。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高峰学科、4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一般社会科学、临床医学、地球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3个学科进入前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经济学3个学科进入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学校设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9万余名,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3.4万人、博硕士研究生近1.5万人,国际生近500人。设有89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7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2个国家级和5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7%以上,本科生、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3700余项,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1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3453人,其中专任教师2531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2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9%,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比31%。全职聘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全职引育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入选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重点人才98人次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领军人才580人次。建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32名。近3年,共计167人次入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翡翠湖实验室、国家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56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自2021年启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国家社科基金保持全省第一、国家自科基金立项数破百后稳步增长,其中2024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58项(年度项目立项数并列全国第17位、青年项目立项数名列全国第6位)和国家自科基金140项(立项经费位居安徽省属高校第一);发现新光波导材料,首次实现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成果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在无人车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驱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自主研发的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创造2项国内纪录;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53项,成立、入股科技型企业24家(千万元级4家),获评全省赋权改革A类试点单位;牵头组建安徽省高校徽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筹建中国徽学研究院,《徽州文书》入藏国家书房,支撑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收藏整理研究战国竹简“安大简”,发现比现行《诗经》《论语》更早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57项,大学智库指数进入全国前50名,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学校连续3届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连续6年荣获安徽省科技一等奖。学校自然指数排名最高跃升至内地高校第42位、全球第120位,名列2024软科中国文科实力百强榜单第62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法、日、俄等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杨振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并亲题院名。成立中法工程师学院,培养卓越工程师。成立中柬学院,打造RCEP来华留学“桥头堡”。建有黄山生物多样性与短尾猴行为生态学、莱布尼兹材料科学、医疗成像先进技术3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荣获“全球示范孔子学院”称号。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9个“中国中心”。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互联网学院和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滁州市共建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与六安市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与省直厅局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乡村振兴、安徽法治等研究院。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积极参与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华为、马钢等460家重点企业建立深度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学校入选“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面向未来,安徽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部署要求,坚守“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学校“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文理工协调发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更强的新型综合性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文化支撑。(注:数据截至2025年3月12日)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湖南师范大学
1793 ¥ 3000
共0课时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有本科专业93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化、数学、一般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哲学、生物学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生物学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计划,获优先支持和重点保障,发育生物学与生物育种学科群入选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艺术学18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花鼓戏)、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生物科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4个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8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种质资源库,1个湖南省双碳研究院,7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拥有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拥有11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5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1个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湖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湖南省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规划教材33种,全国教材建设奖6项,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教材1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单位、“国优计划”试点高校,是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湖南)。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54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6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0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63人、“芙蓉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重点引才计划人选4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2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6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52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8人,湖南省智库领军人才4人、智库青年拔尖人才3人。学校先后同54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拥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美国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图书馆藏书近400万册,其中古籍24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17个。学校主办16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种;学校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5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000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000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力建设“创新师大、特色师大、开放师大、智慧师大、幸福师大”,努力开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12月)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安徽理工大学
1346 ¥ 3000
共0课时
学校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迁至合肥,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有关的学科专业、部分基础课教师等整建制迁至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其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20年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划转,成为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汽车应用技术学院)整建制划转,2024年设立合肥校区。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4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本科生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现有淮南和合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7.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3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学科优势特色鲜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先进制造、地矿、爆破、医学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个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69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1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9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先后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所需,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行业“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牵头获安徽等省政府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8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创新争先奖4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授权有效的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2400余件。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拥有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50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牵头能源研究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中心、深地研究中心建设,共建大健康研究院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环境研究院淮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乌克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5年4月更新)邮 编:232001网 址:http://www.aust.edu.cn 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蚌埠学院
1273 ¥ 3000
共0课时
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起源于1950年的蚌埠师范学校,创办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学校于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为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笃学·重行·修德·立才”校训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办学定位,以数智化转型为主线,以产教融合创新为突破口,以组织变革、课程重构、教学创新为核心路径,以多元化评价为保障,走出了一条扎根蚌埠、服务皖北、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蚌埠,占地面积1128亩,东距蚌埠高铁南站3公里,西邻国家4A级景区龙子湖,南接芦山,北连蚌埠大学城,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学术氛围浓郁。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开设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7129人。现有教职工951人,其中高级职称269人、硕博比8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0%。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50余人。学校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注重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团队、全国优秀品牌项目、安徽省优秀组织奖等称号,涌现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高校百优团支部”“安徽省优秀团干”“安徽省优秀团员”“安徽省百优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学校坚持以服务产业为导向,持续推进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现有本科专业中,“以工为主”的专业结构特色鲜明;招生专业中,直接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的占比达到80%,专业结构与安徽省及国家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门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电子信息”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三个学科获批硕士专业学位培育学科。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国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个、蚌埠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华曙高科3D打印产业学院等校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9个。学校与头部企业联合开设的企业定制班及“3+1”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和“项目制”教学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7年以来,获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33项、教育部及安徽省“四新”项目19项。2022年以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3项,在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489项。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政产学研互融共进,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校政企合作。学校是蚌埠市人民政府结对共建高校,与蚌埠市共建“蚌埠学院科技创新产业园”,“1:2:3”校政企合作模式得到各方认可。学校建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获批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4个。近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获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1项,获批专利授权10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0项,与驻蚌及周边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0余项,2023年横向到账经费增速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大禹文化研究院”、4A级学会-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均落户我校,学校是“蚌埠市淮河文化展联盟”“淮河流域文博社会教育联盟”的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中国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和服务社会平台。与匈牙利、美国、韩国、爱尔兰、意大利、乌克兰、泰国等国家的12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以匈牙利为“一校一国”深耕国家,与丰原集团共建有面向匈牙利产业布局的“丰原海外工程师学院”,“中匈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获得各界好评。学校是全国101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示范建设高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标兵单位、绿色校园等。学校还是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蚌埠分中心、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安徽省教育厅农民工培训重点院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工业报》报道了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成效。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为七个强省和“三地一区”建设作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24年6月更新)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1276 ¥ 3000
共0课时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是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合肥市国家4A级风景区紫蓬山下,堰湾湖畔。学校2001年成立,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两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安徽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培育单位”和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安徽省教育新媒体联盟首批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703.71亩,校舍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一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一百余万册,数字图书期刊资源65TB,教师总数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 。现有计算机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智能制造、城市建设、会计、商贸、艺术、无人机、马克思主义和通识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设有智能技术研究所、淮军文化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共设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至善、勤学躬行”的校训,营造“包容并蓄、立德树人”的校风、“博学笃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艺术类专业为两翼,适应地方和行业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487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产业学院与特色学院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一流课程7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教学成果奖22项,专业建设类项目31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91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检索收录74篇),出版学术性著作39部,获批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3项。学生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奖项180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2项,省级一等奖177项、二等奖458项。省级教学名师13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坛新秀37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5个。有34人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5人获得一等奖。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广大师生国际化视野,先后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的11所大学建立合作,为今后引进国外优质线上课程、互派免费交换生、专升本、本升硕、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等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四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学校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铸就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新时间为2024年5月)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1248 ¥ 3000
共0课时
学院简介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省会城市合肥的核心区域——滨湖新区, 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紧邻省政府办公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多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20多个,现有在校学生8000多人。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应用型、合作式发展路径,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我校学生近几年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足合肥,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未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为指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六个二级学院和一部一中心,即商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以及实验实训中心,现有各类专业41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158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能满足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为现代化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地址: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兴大道559号邮编:230092总机:0551-63825319 63825276 63825238传真:0551-63825399一、高起专专项服务(入学到毕业全流程配合)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毕业保障✅ 毕业照标准化采集服务✅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最高学历证书扫描件(专升本需额外提供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服务优势✅ 全程代办:从资料审核到学信网注册,教务团队一站式服务✅ 考前赋能:配套电子教辅资料+考点+历年真题+课程精讲班+讲义✅ 政策预警:实时同步教育部学制/专业调整信息✅ 风险防控:非皖籍学员专项居住证办理指导
安徽中医药大学
1376 ¥ 3000
共0课时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学校现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13个二级学院(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3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生21147人(本科生17482人(含亳州校区联合培养的401名学生)、博士生268人、硕士生3397人)。教职医护员工492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275人。拥有国家杰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6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医务名匠”1人、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3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3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省杰青6人、省优青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2022年,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荣誉校长。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及8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入选为安徽省行业特色培育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学科1个、前1%学科1个,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安徽省特色学科2个,特色培育学科1个,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重点学科17个。安徽省特色专业(群)1个,安徽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 建有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9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25项。学校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11项,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学校最终就业率平均约94%。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28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建有58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学校注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门诊部。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2023年,获建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分别在希腊、英国设立雅典中医药中心和曼彻斯特中医药中心。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类学科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为教育强国、健康安徽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3月11日)校址: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邮编:230012合肥市梅 山 路103号(梅山路校区),邮编:230038合肥市史 河 路 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合肥市寿 春 路300号(六安路校区),邮编:230061电话:0551-68129004/68129026传真:0551-68129028网址:https://www.ahtcm.edu.cn/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蚌埠医科大学
1287 ¥ 3000
共0课时
蚌埠医科大学简介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陆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7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教授170人、副教授344人,硕士生导师1208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57人。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8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78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特支计划、省江淮英才、皖江学者、江淮名医等92人。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了皖北地区近3000万人口医疗服务任务,辐射淮河流域和周边省份。学校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3100余名(含留学生),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一流、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30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省级特色专科,4个省级诊疗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1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育厅平台5个,1个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11个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7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407项,发表SCI、SSCI检索收录论文4278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The Lancet》发表研究型论文3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9部,参编98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以来,学校连续8届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2021年,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分别首次获得国家级铜奖和国家级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这两项全国性A类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生命科学竞赛获国赛一等奖4项,一等奖数量和推荐国赛数量连续六年排在全省第一。学校医学专业覆盖面广,专业与就业岗位吻合度高,毕业生以“理论基础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安徽省前列。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67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传承上二医优良传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固本守教、教授施教、传帮带学、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15万余名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其中既有以刘德培、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5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领军人才,也有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卢洪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卜军等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和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晓林为代表的大批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24年5月,学校召开蚌埠医科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为“七个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2025年4月更新)
安徽工业大学
1231 ¥ 3000
共0课时
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建校67年来,学校弘扬“高标准、严要求”办学传统,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铸就“精工博学、厚德敏行”校训精神,积淀“至诚报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大学文化,走出一条“以工为主、服务行业、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行业特色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以及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学校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入围全球900强,居2024年、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前200位,入选2025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TOP200、居第177位。学校占地面积2539.23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万册,可用数据库135个,电子图书315万余册。设17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招生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9667人,各类研究生5042人,留学生230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11997人。现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全国高校第54位。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跻身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纳米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入选省级高峰培育学科;人工智能、会计学、纳米能源与环境技术入选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5个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提档进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成立ISO-TC107/SC9PVD(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国际标准分委会。现有教职工22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5人、副高级职称5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937人,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8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4.67%),各类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72人次。1名教授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全国仅4人)、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近五年,学校3个学科领域7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位列省属高校第一。30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步入全国第一方阵,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创的“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四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58项、国家级奖1862项、省级奖4596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9项,6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推荐项目,其中1项获得改革成果类最佳创意奖(全国仅21项);2023-2024年,学校连续两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金奖;2024年,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获全国金奖。在校生曾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全国“优胜杯”,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创新创业典型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获2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实现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中国赛“七冠四亚一季”。大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去向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征,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满意度达98%。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近五年,主导制订国际标准13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29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5项,授权发明专利1425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361项;2023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强韧涂层高通量制备及断裂韧性高效表征技术和装备”,经费3200万元;“面向节能减排目标的冶金智能模型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合同经费高达2000万元,“冶金固废高值化非建材领域应用新技术”成果中3项发明专利许可额1000万元;低碳冶金技术成果助力宝武集团建成全球首台工业级低碳炼铁高炉。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建6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全省首批工程师学院。近五年,智库成果获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12项,获省市领导批示27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45篇。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安徽省首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高校首家上市的校办企业。持续扩大开放办学。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正式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国家外文局国际中文传播教师证书考点资格,承办国家外文局国际中文传播教师证书安徽工业大学考点考务工作。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与南京大学联合成立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安徽中心。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充分集聚优势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学校连续六年荣获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好”等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7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名学生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6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社团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1个社团获评全国高校“活力社团”;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人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学校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高校;3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节水型单位等荣誉称号。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当前,学校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入实施《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总要求,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主题,拉抬标杆、等高对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化构建“三三五”党建工作大格局,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蓝图谋划,朝着国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喜迎学校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4月中旬)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安徽财经大学
1724 ¥ 3000
共0课时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始建于合肥,时名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学校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目前,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高校和安徽省行业特色高校(培育)。学校1981年(首批)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第三批)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拥有蚌埠龙湖东、西两个校区和合肥高等研究院,占地面积1450余亩,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学科引领。学科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八大门类,是一所多科性财经大学。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3个学院(部)。拥有3个省级高峰学科、3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进入前20%,工商管理学进入前30%。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数据显示,学校工程学(Engineering)、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General)、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校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专任教师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85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4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30万人。学校目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0054人,继续教育学生2万余人。现有49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一流专业占比位居安徽省高校第2。1个专业入选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专业入选安徽省特色专业培育项目。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学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位列2019至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人文社科类高校第4。学校不断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新文科”“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实践“新经管”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现拥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智库、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2个,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0个。近五年,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安徽省高校前3、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列,连续六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27项;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86项。学校立足自身特色,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高端智库,出版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报告》等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59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科研特色品牌日益彰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水平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招收来自9个国家的留学生,与韩国高丽大学世宗校区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皖北振兴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和学术机构共签署科教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金等各类社会合作协议628项。“十四五”时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安财新经管”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两大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数据截至2024年10月31日) 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阜阳师范大学
1936 ¥ 3000
共0课时
阜阳师范大学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4年获批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60多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先后向社会输送2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常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3769人、研究生987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9万平方米。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个;设置70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1个。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高校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淮河文化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校史馆被认定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纸质图书218.9395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现有专任教师1345人,97.8%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4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6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3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万人计划、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40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常凯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43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773项,横向合作项目4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学校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732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39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737项;出版著作232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166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913项,连续荣登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64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7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省级华文教育基地,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短期进修、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与40余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生活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创业研究院、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撑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淮北师范大学
1167 ¥ 3000
共0课时
学校简介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毗邻徐州,交通便利,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获批“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荣誉称号。2024年获批第一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余平方米。现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66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66万余台件,总值3.74亿余元。学校共有15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6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大学科门类的学科布局,其中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41个,省级一流(精品)课程98门;教育部示范性项目1个(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培育)高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6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1300余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1个。15名教师获“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中科院引才计划A类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187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皖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称号。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226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0000余人。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出13万余名优秀学子,中小学教师达36000余名,其中校长1100余名、骨干教师4900余名,为推动教育强国、民族复兴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34次获共青团中央表彰。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个,省智库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获省教育厅批复立项建设,学校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现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8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14项,9份资政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32项,科技成果转化57项。学校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副总”“双链融合专员”“百名博士进高企”等活动,深入推进企业进高校、高校入企业“双向奔赴”,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淮北市政府合作共建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学校设有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实践基地)等38个,省部级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等64项,持续完善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学校历经5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一代又一代淮师大人围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深耕细耘、固本培元,凝练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积淀成“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北师大精神,淬炼为厚重的校园文化。滨湖校区图书馆“馆藏高地、学术高地、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内涵建设不断加强,获评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弘扬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的原创红色歌剧《向前》,参与“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安徽艺术思政大课等活动;学校大型读书活动入选安徽省和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件作品入选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课堂实践案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63所高校(机构)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成立了“淮北师范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中国—老挝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在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开展高水平人才国际联合培养,现有来自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在校外国留学生40余人。选派39名教师、66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进行访学研修、交流学习与实习。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加快建成高水平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3月)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南昌航空大学
1343 ¥ 3000
共0课时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六所航空院校之一,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4.9万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7.5亿元。图书馆纸质馆藏资料238.3万册,中外文期刊308种,电子期刊49.22万种,电子图书542.03万册,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64个,阅览位4500余座。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办学特色: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传承“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弘扬“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贯彻“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技术、飞行器适航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航空、国防类相关专业41个,占学校招生专业总数76%,航空类本科专业学生占比75.5%。学校与航空、航发、商飞、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近40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飞公司。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党建思政: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五航五力”党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全力打造“强五”党建品牌,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并被列为重点推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的两所高校之一。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省高校唯一),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5个,实现了院系党委以及专任教师、教职工、学生党支部国家级荣誉全覆盖。党建创新实践中心被列为全省唯一重点支持的省属本科高校党建工作重大创新基地。学校在省属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评价意见中,连续六年被评为“好”。学校德育“双评”制度曾获时任中央领导同志胡耀邦、习仲勋、胡乔木肯定性批示。国防生培养“昌航模式”曾获时任中央领导同志刘延东、时任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李继耐肯定性批示。在校生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省高校唯一)人才培养: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专项博士招生计划高校。学校现有18个专业学院,4个管理型学院,1个独立学院,本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3万余人,研究生44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4个、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含1个重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中排名全国第95位,位列省内高校第二。学校连续获评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获批江西省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化建设创新试验区。近20万名毕业生中,有35%进入航空国防领域,学校培养了航空航发主机厂40%的热加工技术骨干和80%的无损检测领域技术骨干,涌现了著名航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巧等一大批航空科技人才。学科专业:学校拥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ESI全球前4‰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现有54个本科招生专业(总专业数74个),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科技创新:获批国家实验室江西创新中心,成为航空发动机领域国家科技战略重大创新平台网络成员。与西班牙国家研究会共建全省高校唯一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地方高校唯一的中国航发集团级UTC。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38个。近年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社科成果奖、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奖励等各类奖励2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0余篇,出版论著140余部,受理专利1700余件、授权1000余件,教材729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防军工项目等400余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余项。入选首批“领航江西”智库成员单位,获批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人才队伍: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7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92%。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400余人次,培养了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国际交流:学校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高校共同举办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4个,目前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学生突破1500人。现有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摩洛哥等29个国家留学生100余人,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荣获全国来华留学先进集体。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文明校园、省生态文明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连续九年获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近五年,改革发展经验获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60余人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媒体广泛报道。 (供稿来源: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数据截至2024年11月)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亳州学院
1345 ¥ 3000
共0课时
亳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这里文脉悠长,人文荟萃,享有“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曹魏故里”“中国五禽戏之乡”等美誉。学校办学源于1909年创办的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设置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学院。2020年5月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下设14个内设机构、2个群团组织、11个二级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0951人。校园占地面积1526亩,馆藏图书116.25万册,电子图书101.87万册。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泰国清莱大学、韩国汉拿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8月31日,现有在职教职工728人,其中专任教师509人,具有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141人。学校坚持学科强校,积极构建专业集群、打造优势学科。初步形成以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工学、医学为重点,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酿酒工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2020年以来,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二类及以上论文119篇,获得专利288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含国外发明专利18项),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阅咨政报告38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1项、社科奖2项。学校坚持服务誉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成立亳芜科技创新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白酒产业学院,建有校企协同创新中心6个,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共性技术研究、人力资源培训。与古井集团、济人药业等82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20年以来,签订横向协议147项,到账经费1351万元。牵头、参与制定红曲、三七花等13个品种的安徽省中药材标准。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委网信办、市国税局共建联合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培训业务。学校坚持文化铸校,有效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亳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亳州文学史》等学术专著8部,发表“亳文化”有关论文62篇,立项省级以上课题27项。打造“亳文化”育人品牌,实施“一平台三融入”举措,2023年,《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相继报道亳文化育人经验。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落实落细劳动教育和美育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校验收。2020年以来,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60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9项。学生共获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16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42项),省部级一等奖192项。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多项国家级竞赛中斩获一等奖。2024年勇夺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征兵绩效考评连续4年获安徽省“优秀”等次。“春笋筑梦”和“绿色印记,美丽乡村,乡约一夏,助村前行”社会实践团分获全国优秀团队。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省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亳州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滁州学院
1124 ¥ 3000
共0课时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皖北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等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201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2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安徽省应用特色建设高校。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次报道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成效。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均与国家5A级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比邻,占地面积1647.8亩,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3.1万册,电子图书159.5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3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96人,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33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高级职称386人、博士428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60多人。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等14个,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项目等36项,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侨胞之家”等称号。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十年获团中央表彰,涌现出“中国好人”“全国乡村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典型。学校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多科协调、应用本位、信息见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拥有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获批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省高峰学科,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入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人工智能应用获批省特色培育学科,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入选省特色建设专业。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4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拥有省级科研平台21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项。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教育部及安徽省“四新”项目29项。建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2个。自2017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66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83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62项、省级奖项7282项;学校位列高等教育学会“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8名。涌现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杰出校友。学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3项。获批国家专利640项,转让发明专利26项。学校连续八年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开展“一院一镇”“科技小院”结对合作促进校地融合,选派教师担任“双链融合专员”“科技副总”助力产业发展。科技到账经费持续大幅递增,2024年突破9000万元。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安徽省桥梁结构数据诊断与智慧运维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四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中国侨联“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夏)令营系列活动。举办十一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学校获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基地”“安徽省对台交流基地”。成立滁州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搭建起纽带和桥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度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2025年4月更新)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安徽开放大学
1376 ¥ 3000
共0课时
学校简介安徽开放大学是全省唯一一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是一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前身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的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开放大学的前身是1979年2月创建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更名为安徽开放大学。学校实行“省—市—县”三级办学,在全省共设18所市级开放大学、2所省直管县(市)开放大学、63所县级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和部分行业学习中心,专兼职教职工2100多人。省校设在合肥,现有九华山路3号和桐城南路375号、398号三个校区,现有内设处级机构26个,教职工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90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业务指导下,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的服务方向,充分发挥办学体系优势,抢抓各种发展机遇,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安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全民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实行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开放教育自1999年起举办,成为学历教育的主体,目前本专科在籍生近14万人。学校还整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建校以来,先后开设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医学等学科,涵盖100多个专业,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0多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做大做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建校以来,全省办学体系累计开展各类非学历继续培训、考核800多万人次。国家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等落户我校,“十四五”期间学校年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30多万人次。学校还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密切合作,近三年开展的各类培训、社会考试等达100多项。学校坚持办学与服务并举,不断推进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建设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截至目前,入驻高校及教育机构152所,总访问量超7亿人次,安徽继续教育公共英语联盟成员单位48所,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70所,承担三项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建设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线上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光明日报称其为“安徽首创”、“全国首个”。获批安徽省社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建设安徽全民终身学习网,依托全省办学体系开展社区教育。获批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累计设立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153个。国家老年大学安徽分部落户学校,安徽老年远程教育网平台累计注册174万人。获批成立安徽老年开放大学,共建61家基层老年远程教学点、34个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老年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成立安徽老年教育研究院,与省老年大学协会合作构建“双轮驱动”老年远程教育模式。合作开展安徽民政开放学院、安徽工匠学院、安徽数字产业学院建设。学校及时追踪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全省高校智慧校园试点、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建设。省校校园网出口带宽1.96G,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和办公区域。拥有各类服务器140多台,其中高性能服务器50多台,网络存储能力达到PB级别。建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私有云平台、双向视频远程教学和会议系统、云教室等。学校是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安徽分中心及安徽研发基地、安徽省远程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通过自建、共建、采购等方式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5万余讲,并积极推进学习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多次荣获安徽省、合肥市文明单位等称号,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省终身学习品牌、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优秀分中心、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开放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安徽特色、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开放大学,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一、专升本专项服务(全流程学术支持)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入学配合✅ 统一组织入学考试(考前提供答题技巧)✅ 入学信息采集(含证件照拍摄)✅ 入学登记表代填写指导学业保障✅ 每学期期末考试代报名+考前辅导✅ 毕业论文1对1指导(含选题/查重/答辩模拟)✅ 毕业档案电子化归档✅ 全程教务老师1对1跟进学制说明⚠️ 教育部学制调整时,总费用按新学制同步调整(调整前报名学员享受原政策)二、报名必备资料清单序号资料名称具体要求1身份证照片正反面置于白纸拍摄,确保信息清晰无遮挡2证件照蓝底/白底2寸电子版各1张(近期免冠,不戴眼镜)3学历证明⚠️ 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扫描件⚠️ 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PDF版,6个月有效期)4联系方式本人常用手机号+QQ邮箱(用于接收重要通知)5身份验证照手持身份证半身照(身份证信息清晰可见,不可遮挡面部)6户籍证明(非皖籍)安徽省内居住证 或 近6个月社保缴费证明(二选一)三、标准化报名流程步骤时间节点操作内容学员配合事项1报名启动确定报考层次(高起专/专升本)及专业方向▶ 领取配套教材▶ 确认报考志愿28月前完成预报名登记▶ 提供报名验证码310月中旬发放电子准考证▶ 下载打印准考证410月最后周末参加全国统考(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 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赴考511月考试成绩公布▶ 登录官网查询612月录取结果公示▶ 确认录取状态7次年1月邮寄录取通知书▶ 保持通讯畅通8次年3月前办理入学手续▶ 按通知提交材料▶ 5月前学信网可查四、专升本专属服务优势✅ 学术全周期管理:从入学考试到论文答辩,教务团队全程跟踪✅ 论文专项辅导:提供论文写作课+查重服务+答辩模拟训练✅ 考期智能提醒:每学期考试时间/论文提交节点自动推送✅ 学历认证支持:协助办理学信网备案表延期等特殊手续
乾离教育@2025
网站备案:皖ICP备2020020877号-1